三种交换方式
| 交换方式 | 优点 | 缺点 | 
|---|---|---|
| 电路交换 | 通信时延小 有序传输 没有冲突,不会争用物理信道 适用范围广,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可以 控制简单  | 
建立连接时延长 线路独占,使用效率低 灵活性差,不适用于紧急通信;线路中任意一点故障都需要重新建立线路 难以规格化,双方收发能力不同时很难通信,难以差错控制  | 
| 报文交换 | 无需建立连接 动态分配线路 提高了线路可靠性,一个点坏了可以找其他的路径 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提供多目标服务,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给多目标  | 
需要中间设备存储,会有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报文交换队报文的长度没有限制,需要中间设备有足够大的缓存空间  | 
| 分组交换 | 无需建立连接 线路利用率高 简化了存储管理 加速传输,不同分组可以并行的传输在网络上 减少了出错概率,即使出错重发的数据量也较少  | 
存在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需要传输额外的控制信息 可能会出现失序,丢失或重复分组等问题  | 
分组交换的两种实现方式
数据报
- 发送分组前不需要建立连接,随时,随地
 - 数据报方式无连接,不能保证可靠性,会出现分组丢失失序等问题
 - 每个分组都要包含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
 - 分组再通过中间设备时会有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,甚至可能会被丢弃
 - 网络有冗余路径,对故障的适应能力强
 - 收发双方不独占某条线路,资源利用率高
 
虚电路
- 连接的建立和拆除需要时间开销
 - 虚电路的传输路径是固定的,一旦某点出现故障,需要重新建立线路
 - 虚电路保证了时序,并且可以进行流量控制
 
| 数据报 | 虚电路 | |
|---|---|---|
| 连接的建立 | 不需要 | 需要 | 
| 目的地址 | 每个分组有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| 仅在建立连接时使用,连接建立完成之后使用虚电路号 | 
| 路由选择 | 每个分组独立的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| 属于同一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样的路径转发 | 
| 分组顺序 | 不保证分组顺序 | 保证分组有序 | 
| 可靠性 | 不保证可靠通信 | 可靠性由网络保证 | 
| 对故障的适应性 | 当一个节点故障时,可以使用其他路径进行传输 | 锁油经过故障点的虚电路均无法工作 | 
| 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| 由用户进行流量控制,不保证可靠性 | 可由分组交换网负责,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